• 處暑之后需要特別注意,不可不防!

    發布時間:2017-09-06 09:38:33

          離二十四節氣中的“處暑”已經過去好多天了,“處暑”就表示夏天暑熱正式結束。處暑期間白天熱、早晚涼,晝夜溫差大,降水少,空氣濕度低。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,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、腸胃炎、感冒等疾病。

    此時應當注意“三防”,防秋燥,秋乏,秋涼。


          在這種季節,人往往會感覺口干舌燥、喉嚨癢、嘴唇干,這其實就是“秋燥”,所以要少吃辛辣食物及西瓜之類的大寒瓜果,更不宜吃燒烤食品,以加重秋燥的癥狀。宜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、百合、蓮子、蜂蜜、豆類食品等,可避免燥邪傷津。



          出伏以后很多人容易感到無力疲乏,渾身懶洋洋的,這就是老百姓常說的“秋乏”。因為在炎熱的夏季,大量出汗使水鹽代謝失調,胃腸功能減弱,心血管和神經系統負擔增加,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,人體過度消耗了能量。

          “秋乏”是人體進入到的一個生理休整階段。而緩解秋乏的最好辦法,就是早起早睡,可以每日多睡一個小時,再輔以午間小憩,則效果更好。


          而對于“秋涼”,大家也是需要特別注意,處暑時節,由于天氣開始變得干燥、溫差加大,氣候變化大,呼吸道疾病多發。所以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。

          鍛煉時應待身體發熱后,方可脫下過多的衣服;鍛煉后切忌勿穿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,以防身體著涼。

          另注意肚臍部位保暖,睡覺注意覆蓋腹部,勿過食寒涼,否則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部位,還會進一步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。

    ? 欧美日韩亚洲TV不卡久久